明代文化-山海關野長城

【線路介紹】

山海關野長城,位于山海關市,與山海關、九門口毗鄰。原名薊鎮長城、遼東鎮長春,由遼東巡撫王翱、流官僉事畢龔興修于明正統七年(公元1442年)。
        多采用石結構,或磚石合筑,或以山為險為墻,是珍貴的古代建筑實物,修筑工藝精巧,強度極高,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,是古代長城建筑的典范,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【線路圖片】

【策劃思路】
    這段目前還未被開發,仍保留著它的原汁原味。錐子山長城,是遼東明長城三路長城的交匯點,向東連接遼寧境內的明長城,起點是丹東的虎山長城;向南連接山海關的長城,起點是老龍頭;向西連 接北京的長城,綿延萬里,到達嘉峪關。從三個方向來的長城齊集一山,形成錐子山長城獨一無二的“三龍聚首”景觀。站在峰頂敵樓、舉目眺望, 似三條巨龍騰飛,頗為壯觀。這一特色景觀,被許多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攝入鏡頭。錐子山長城的,具有著獨特的陰柔之美,被稱為“女性長城”。走在野長城,可以看到在部分長城段上的門窗和拱券上刻滿了獅子繡球、木馬蘭花、祥云彩帶、蓮花等圖 案,許多長城城樓被當地人稱為“媳婦樓”,很多女性防守邊關的故事也在這里廣泛流傳。旅人在殘損的城墻上行進,腳踏著古人曾經搬 過的磚石瓦礫、飽覽長城外蒼翠的松柏、炫彩的紅葉、疊嶂的群峰,盡情地體驗自然與自我。站在長城之巔,極目關內關外,一腳橫跨遼、冀兩省, 造訪“第三八達嶺”的快感油然而生。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體系——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古代長城建筑的突出典范,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一個璀璨的明珠,對于研究明代長城的功能和建筑思想,研究古代軍事防御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。 
Copyright ? 2003-2022 道博團建 ALL RIGHTS RESERVED
吉ICP備17005467號-1 技術支持 : 鴻翔科技
點擊展開
黄片毛片a片免费看